·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思想教育>> 参政党理论研究>> 民进中山市委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2008年8月) >> 正文
改革开放与中山文化建设

2010-12-25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8017
(2008年8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中山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就如下: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完善。
  首先是市公共图书馆,除了199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山图书馆外还专门在l994年为青少年改扩建了少儿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面积近l万平方米,藏书近百万册,主要以地方性的文件及资料为主,古籍线装书也占相当比例。该馆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电脑检索和网络化管理,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其次是镇区图书馆、文化站。目前各镇区都建成颇具规模的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特级文化站、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遍布全市,达标率90以上%。文化站的活动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经常举行活动的文化广场达30多个。再次是博物馆,形成四个层次的博物馆系列:第一层次是以翠亨孙中山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为主的由政府投入和公益性为主的博物馆。第二层次是以翠亨中山民俗博物馆、石岐街历史风情博物馆为代表的结合文化产业发展并融社会公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博物馆。第三层次是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具有相当文化内涵的集搜藏、展示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如古镇灯饰博物馆等。第四层次是鼓励集体或个人开办博物馆,如1996年创办的省内首家股份制博物馆一一中山蝴蝶博物馆。同时,本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一批文物古迹进行勘定,保护修缮。如烟洲书院、三乡镇郑观应故居、华佗庙明朝古墓群等。特别是近年来花巨资建成了艺术中心,达国际水平,前几年著名的博螯论坛就是在这里举行,各种大型文艺活动时常在这里开展。与此同时,又兴起了建设文化名城的高潮,筹建100亿建设八大文化工程。
  二是积极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三馆一站。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走出许多新路子,如把民俗村办到街头巷尾,把展览馆搬到文化公园,把文化广场建在人们生活所及的地方。市民扮演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文化开始走向百姓的日常生活。阅读书本也阅读城市、阅读生活,这样,凝固的传统演变成生活里流动的旋律,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比如文化广场,在中山很早就已经出现,起初源于某些企业的纯商业行为。在尝试性地举办几次活动之后,人们发现了文化广场与百姓生活之间的天然亲和性。它突破了剧场的局限,活动期间过往人流大,每次演出都能吸引众多的过往群众驻足观看,渐渐地观众萌发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中山市逐步走上一条“政管企办”文化广场的管理模式。文化广场活动也正是由于其贴近群众而成为群众生活的一个部分。从通俗的外来员工卡拉OK晚会到世界华文笔会诗歌朗诵会,广场文化满足着各个层次不同观众的需求。而怡华文化广场由于出色的策划运作能力和独特的辐射效果,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文化广场”。中山市的这种文化广场“政管企办”模式也因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操作的灵活性而获得广泛的关注,其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社图司在全国文化广场研讨会上作为十一份典型材料之一向与会代表推荐。
  三是精心培育文艺创作队伍。以“四个促”(以活动促创作、以展览促创作、以评奖促创作、以出版促创作)的办法抓文艺创作,以各种协会、民间团体为基本单元(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协会、曲艺协会,乐力协会等)繁荣着中山市的民间文艺创作。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像《大江那边》、《风筝》、《地火侠魂》、《咫尺天涯》等一大批体现中山市人民生活和中山市社会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为使鼓励创作的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文化行政部门还制定了《关于中山市文艺工作者出书、展览、演出的奖励方案》;建立“先进文化广场”、“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村(镇、学校)”的表彰命名机制;鼓励多元化,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竞相发展,力争形成“一村一品”、“以镇一品”的拳头文化产品。同时精心培育专业的文艺创作队伍,推出一批思想鲜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此外,还有计划地引进文艺创作、文化科技和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的中山籍艺术家采用各种方式参与中山市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
  四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的普及。
  全市建有中山电视台、中山有线广播电视台、中山广播电台等广播电视体系。几年前全市镇区有线广播电视台(站)28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37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98%。按“一镇一网”规划建立了镇区一级区域有线广播网络,基本实现镇到区的联网。公开出版的报纸有两家,《中山日报》和《香山报》。中山70%的村镇居民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接触到现代文明,媒体成了他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五是各具特色的镇区文化蓬勃发展。
  镇区文化是中山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群众从自身和当地的实际出发,以自下而上建起的遍布各镇各区的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支起镇区文化活动的一个基本框架。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主体。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社团(包括各种文艺协会、曲艺社、演出队)近200个。其中尤为突出者,如小榄镇、沙溪镇,还以其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挖掘和热情推广而荣获“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而文化行政部门筹划组织的镇区文化大巡礼、“全民读书月”、千村书库,还有各种各具特色的地方文艺报刊如《菊城》、《三乡风采》、《水乡情》、《迎阳石》等活跃在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
  六是社区文化、圩市文化逐步形成,群众文化活动也异常活跃。这与中山市采取“藏艺于民”、“还人于文”的政策不无关系。把社会还给社区,社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遍布全市各地的文化广场达数十个,还有100支各色各样的业余文艺队,一年的活动达l000多场次。各地文化站、图书馆辅以“千村书库”、“藏书十佳家庭”和“藏书十佳单位”的评选,“全民读书月”期间还大力开展书评、讲座、报告会、展览和各种知识培训等活动将社区文化活动引向深入,激发全市市民对高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逢年过节各地圩市也都办起迎春花展,争奇斗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至今有近200年历史的小榄镇甲戍年菊花大会。由l8l4年首届会期长达七日七夜、参观者逾3万人发展到l994年l1、12月间的第四届甲戍年菊花大会,前后相续180年。这次花会共设四大展场,l98个景点,60万盆鲜花,荟萃中外、南北的l500多个品种,会期l 5天,到场参观的国内外人士达600万人次。点、线、面,人、物、事交映成趣,徜徉在迷人的花市,却把游人的思绪带入历史的深处。在器物之外,人们不禁感慨万千,过去与未来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合在一起。由市文化局、民政局在l988年首倡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慈善万人行”更是牵动着中山市的每一个市民的心。这一新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新颖的构思、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独特的地方民俗特色,因而获得与会的3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的好评和推荐。
  七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活跃。
  一方面是中山市与其他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交流各个城市之间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展示各地各具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另一方面是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之间的文化交流。这由改革开放之初通过亲友捐资兴建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培养文艺人才到现今相互之间的文化团体的交流,双方的理解在加深,也使得全市市民扩大对外界的了解,缓沖直面西方文化时的巨大冲击,为进一步的开放搞活积累了经验。
  中山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上述成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政策的原因,但归根到底离不开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指导。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中山市各级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方针原则,同时,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文化工作的特点,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党中央确立的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的方针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些方针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规律,也是邓小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中山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光辉。
 
民进中山学院支部 王平云 打印】【关闭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