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凸显幸福和美理念
|
|
2011-02-23 来源:中山日报 【收藏本文】 浏览 732 次 |
|
|
中山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月22日至24 日隆重召开。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在我市胜利完成2010年和“十一五”任务,谋划推进“十二五”新发展,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的新形势下形成的。报告起草过程,是一个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是一个明确目标任务、凝聚发展力量、促进奋发进取的过程。 ■指导思想:“三个充分、两个明确” 报告起草体现了“三个充分、两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展示我市“十一五”显著成就和去年攻坚克难夺取的新成绩,充分反映既体现“十一五”特色、又对“十二五”有指导意义的工作体会,充分研判形势和发展实际;明确我市“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明确今年开好局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报告全文共14500字,分“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作回顾、“十二五”展望及2011年工作安排两大部分,务求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精神昂扬、鼓舞人心,表达清晰、文字凝练。 ■集思广益:12 易其稿不断完善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从2010年10月启动。写作组按照边调研思考、边讨论听意见、边出思路拟写、边修改完善的办法起草报告。去年10月下旬形成报告提纲,11月下旬形成初稿,12月以来三次征求市政府领导和部门镇区意见,通过反复学习调研听取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今年1月经十三届66次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原则通过,1月下旬听取市人大、市政协意见,12易其稿不断完善,2月中旬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审议,提交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报告起草过程,市政府高度重视,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智慧力量。薛晓峰代市长组织专门听取了市人大、市政协意见,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组成人员务虚会和知识界工商界人士、民主党派工商联、老领导、港澳乡亲荣誉市民等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写作组通过听上头、走下头,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把这些建议意见充分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中。 报告起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还首次网络征集意见。其中网上征集历时一个月,在收回意见中有38条被采纳,一些具体建议转由相关部门跟进落实。 ■十大亮点:凸显幸福和美理念 报告阐述"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时强调了四方面要求:一是"增强人均意识与资源环境意识",旨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加快转型升级。二是"抓紧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主要是贯彻 "人才强省"精神,结合中山人才需要提出。三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这是建设幸福中山的内在要求。四是"努力构筑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法治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城乡一体的和美家园","城乡一体"旨在巩固提升中山发展特色优势,"和美"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报告呈现十大亮点: 1、实施传统产业振兴、专业镇升级、产业集群壮大"三大战略"。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部署"三个一百"战略。 3、突出强调人均意识、亩产意识。 4、提出"一个平台两大基地"计划。规划建设新的战略平台,推动风电装备基地和电动汽车制造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转型升级新平台。 5、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强调优化城市布局,拉大城市框架,提高主城区首位度,促进市域协调发展,打造"一主三副多节点"城市发展新格局。发挥火炬区集聚辐射带动效益。 6、实施"交通先行再先行、公交优先再优先"的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7、打造绿色环境。打造一批绿化带,改造一批公园,加强岐江河亲水宜居长廊等建设,大幅增加市镇两级绿化投入,大力推广全民义务植树,推进城区、镇区交通主干道绿化提升工程。 8、"三个同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富民与强市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9、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将"加强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实力"单列一部分。 10、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包括大力推进交通畅行、进一步改善治安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抓好"菜篮子"工程、打造市民生活绿色环境、推进文化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社会救助、加大富农强农力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