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和美之路
|
|
2011-02-14 来源:中山日报 【收藏本文】 浏览 665 次 |
|
|
中山党政班子主要领导昨日顺利交接,这是全市政治生活的大事要事。然而变动的是人事,不变的却是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信心和决心,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列车继续朝幸福和美的康庄大道奔驰。
■“三个适宜”探出科学发展路” 近年来,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按照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进取,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着力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很好,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中山发展成为广东经济重镇,在南粤大地上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遇水搭桥不退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全市上下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突破口,化危为机、激流勇进,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注重发展民生,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百万中山人民和广大海内外乡亲,踏实苦干,砥砺奋进,秉承孙中山的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不仅在工业立市、教育强市、社会保障和平安中山等领域拼搏进取、争创佳绩,而且创造出文明、博爱、和谐的城市品牌;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城乡统筹,加强生态建设,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在抗击非典、扑救山火、抵御强台风和洪涝灾害等一场场硬仗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和医护工作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筑起了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干部协力同心,跑项目、下基层,鼓实劲,出实招,团结全市力量化危为机,迈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中山的坚实步伐,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完成,确保中山社会大局的稳定。 ■加快转型构建幸福和美城 如今,“十二五”时期已经全面开启,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程度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第一次将消费排在了首位,这就意味着我国将从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变,我国产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五年对中山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山要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和提升,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寻求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等于退”的激烈竞争态势,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的号角,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描绘了建设和美幸福家园的崭新蓝图。 唯有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方可书就内涵丰富的和美巨变。活力之城依托加快转型升级,调结构,注重实现产业结构和城市环境的双优化;促转型,注重形成支撑中山长远发展的增长极。如今,造船、汽配、电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以风力发电、半导体照明、电动汽车动力装置为突破口的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通过品牌带动、产业集群、技术改造等手段,家电、家具、五金等优势传统产业不断创新升级;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建设成本、人才成本较低的时机,市、镇、企业达成前所未有的共识,通过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名牌战略等合力带动,以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双提升”为途径,培育支柱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培育支柱产业龙头品牌,实现了规模经济。 唯有以人为本、心系民生,实事求是、统筹兼顾,方可飞针走线编织民生保障网。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年均增长分别为7.6%和11%,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比缩小到2009 年的1.77。2009年末,城镇、农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率分别达27%和16%;电脑拥有率分别为91%和50%。全市共489.6万人次参加各类城镇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中小学优质学位达95%以上。2010年,中山顺利通过全国生态市验收,总量减排和珠江综合整治考核全省第一。市民幸福的指数在提升,城市的筋骨在成长。“3015”工程慢慢变成现实,“四高速五横六纵九加密”为主骨架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正逐步形成。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中山已经迈入轨道时代,“城无寸铁”的历史已被改写。 今日中山,享“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天时,得地处广东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的地利,聚“联合国人居奖”、“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人和,把和谐文化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期盼来日中山,成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环境舒适优美、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幸福之城。 创新带来效率,效率带来巨变。建设幸福和美中山,需要彻底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我们期待,中山以创新成就未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