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思想教育>> 参政党理论研究>> “民进中山市委修身行动”征文 >> 正文
试论全民修身的必要性和途径

2011-11-20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8465
 
  2011年9月20日,中山率先成为全国全民修身行动的试点城市。市长薛晓峰说:“全民修身要落实在人人修身身上,要落实到人人修身的日常生活中去。”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有着让全球其他任何国家都羡慕的五千年文明史。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必要进行修身吗?如果我们对照一下目前很多令我们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当今怀疑和警惕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住,我们有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吃,我们得小心假烟、假酒、假鸡蛋、假牛奶、地沟油、人造脂肪、美容而成的大米、药水泡大的豆芽、避孕药喂肥的王八、洗衣粉炸出的油条;出门,我们要提防推销的碰瓷的钓鱼(执法)的;上医院,我们担心假药、无照行医、被过度治疗(香港《太阳报》近日称,中国人去年一年输液104亿瓶,相当于人均8瓶)。此外,我们还要面对假票、假证、假中奖、银行诈骗、假老虎、假新闻等等。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只是当前“不信任文化”最末端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在不断损失。这点上,有一些单位机构做过一个调查,表明中央政府的公信力最高,省级次之,地级再次,县级最差。这反映出老百姓对中央政府还是有一个比较高的评价,但在基层,很多基层政府在日常管理方面水平不高。县市级的政府公信力确实有减弱的迹象。表现为,政府的话越来越不被相信,觉得是在编造。还有对当地公检法机关是否能把问题查清楚的能力存在质疑,不相信官方的结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不信任砌成中国墙》一文中说,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不一而足。
  周国平在北京大学做过一篇演讲,题目叫《中国人缺少什么》。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严重弱点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中国人缺少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文明,即真正的灵魂生活和广义的宗教精神,所以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自律。几十年来的经验证明,财富未必能带来尊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成正比。飞奔在致富的道路上,我们更是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上帝、马克思、老天爷和十八层地狱都既不能让我们敬,也不能让我们怕。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山作为省试点城市,率先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培育现代公民,凝聚道德共识,提升城市形象,为全市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市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人文保障。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有力抓手,是破解当今社会管理各种机制性难题的新路子。
  单就修身的字面涵义来看,“修”有“修饰”、“整治”、“修养”、“修炼”的涵义,“身”意为身体,可以引申为“心”、“道德”、“情操”等等。《说文解字》中所谓“修者,饰也”,引申为“整治、学习”等;“身”,本意指“躯干”,引申为“自身”、“亲自”,也指自我的品德、行为和才能等。“修身”一词,最早出现于《墨子》的“非儒”篇“远施周偏,近以修身”。而实际上,在墨子之前的儒家先哲孔子,就已经涉及了“修身”的理念。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修身”一词,但孔子关于何为君子、何为小人的区分,关于仁、直、忠、恕等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修身”的详细阐述。孔子认为“修身”实为社会大治的基础。他指出君子应“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当社会交往或社会治理中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归咎于他人或外在的环境,而应进行自我反省,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考虑的是自己有什么地方没做好,小人则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依赖别人的改变来解决问题。基于“求诸己”的自省、自律意识,孔子勾画了一个以注重自我道德修养为基础的儒家处世观的轮廓,并以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守信等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以及教育弟子。后世儒家学者将孔子的这一思想发扬光大,认为道德修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同时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修身是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核心,是每个人进入社会关系时的价值操守或伦理准备。修身是把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灌输到人们的内心,变为他们的信念和习惯,并在人类历史中延续下去的活动过程,其实质就是使人培养自己的理想人格,以提高自我精神境界,从而成为一个大公无私、品格高尚的完人,最终使自己的道德达到至善境界。这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精神财富的过程,虽然物质财富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很大,然而作为形而上的人毕竟不同于动物和禽兽,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财富,才能保证人过上正常的幸福的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高度概括和说明了修身的目的和意义,意即要达到至善境界,必须经历不同的阶段。
  修身是一个长期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一个人一生不断的追求,要用毕生的经历去实践。那么我们如何进行修身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身。
  首先要立志乐道。立志好像是老掉重弹,但是当今社会很多人是没有远大的志向了,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所以我觉得这是修身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立志是修身的开始,也是一个前提。立志就要树立理想和目标,就是自己期望自己能够达到的境界。志向是否远大直接决定了修身主体的动力。缺少“志”,人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此处的“志”,指志向、奋斗目标。可见有无远大的志向是能否达到完美人格的关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告诉我们志向与年龄无关。而且要“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应以个人现有的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人应有自己追求的理想和应尽的义务。进行修身首先是解决人生观问题。要特别注重志向的树立和意志的锻炼。立志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心”,就是确立目标和理想,使人生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坚定不断进取的信念,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要重视精神生活,在眼前利益和远大理想有冲突时,眼前利益要服从与远大理想。乐道就是要保持人格的尊严。我们要“守道”,“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的这些言论为修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功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君子修身要做到“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士君子不为贫穷而怠乎道”。孔子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守死善道,死而后已”。我们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迷恋于物欲,要见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我们提倡的守道的“道”含义是宽泛的:法律,道义,仁爱,社会责任感,荣辱观等等。我们有了远大理想,树立行道的道德理想目标,要笃守勿失,才会坚持修身的全部过程。
  其次要学思结合。学不仅是指对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更重要指道德修养方面的自学与深思。“君子学以致其道” “好学近乎知”。学是君子成德之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修身的必经之路。不学无以修身。我们这里更重要的强调学习和掌握道德知识,以求做到“知者不惑”。有远大理想又守道但是不学习,就如孔子说言“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任何一种美德的确立都离不开“学”这一环节。我们要随时随地学,通过各种媒介学习,我们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学了我们还要善于思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的目的是使外在的“道”转化为内心的“德”。既要学习和继承前人的道德,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品质。也要紧跟社会,了解时事,并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思是君子心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所以重要性,是因为各种道德现象和社会想象是极其复杂的,我们要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把握,就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取得。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运用大脑进行思考,才能摆脱物欲的引诱和感官的刺激,才能进到道德的领域,由道德来支配人的思想行为。人们的道德认识是理性认识,是经过理性思考取得的;道德能力是精神性能力,人们是在学习道德知识、规范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道德现象进行认识、省察,对自己的行为作深刻的反思、比照等等“思”的具体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成长起来的。“学”与“思”相辅为用,二者完美结合,人们的道德认识才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他律上升到自律,才能推进自我不断提高修身境界。
  再者要克己慎独。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恶性,克制有悖于仁德的自然生理欲望和情感欲望,以使自己行为合乎道德规范。我们试看落马的贪官有几个不是由于自己的私欲膨胀而罔置党纪国法最终锒铛入狱。孔子认为克己是完善人格、达到道德至高境界的途径。君子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遇事要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我们要用理智对自己的欲望加以节制和引导。“慎独”是一种较高的道德修养水平和理想人格境界。古人潜心养性崇尚独,旨在形成并巩固高度的道德自律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求一个人在独处时更要内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背离君子之德。慎独是一种对于道德的高度自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循道德的要求。要做到慎独,必须要有诚实的态度,做到诚恳老实,不能自欺欺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慎独,就会以一种高度的理性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首先要求人们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自己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信念。人们遵守和履行道德原则,虽然也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前提,但是它还是不大自觉的,往往还需要外在因素,即他人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额压力等等这些具体的外力的约束。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慎独”或接近这一境界,则标志着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信念,已经能够凭借内心信念的力量来选择道德行为,坚持道德原则,所以“慎独”是在修身过程中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慎独”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检验我们的道德认识,巩固道德信念的重要事件。在个人独处和无人监督的场合,也能遵守道德原则,这需要在灵魂深处展开两种道德观的激烈斗争。如果能够做到自觉坚持道德原则,才算是真正树立了坚定的道德信念,是修身的高级境界,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付出卓绝努力,需要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得长期的艰苦的实践过程。慎独可以使我们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可以使我们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增强道德情感,培养我们的道德意志,坚定我们的道德信念,培养我们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修身是人之为人的唯一途径,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修身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仁者君子,即要求每个人高度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最终目的是成为大公无私的完人。
   “当前,社会出现道德缺失和信仰缺失,这是我们必须积极面对的。不要仅仅为了追求GDP,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全民素质。”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中山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水平也要得到相应提高。许多不能单靠经济增长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我们要强调修身,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如果过分夸大道德修养的功能,易陷入道德中心主义。社会的发展除了需要人们自觉的道德意识,还需要法律和各类社会规范。单纯的德治只能使个人权力凌驾于国家意志之上,道德和法律混淆不清。因此,我们在强调修身的同时,还要增强法制观念。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法治程度和道德制约都完善。才能创建和美家园,和美社会。
 
民进仙中支部 谢红章 打印】【关闭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