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履行职能>> 参政议政>> 提案答复 >> 正文
关于关注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建议

2013-09-05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11568
案 号112056
案 由关于关注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建议
提出人陈仕清,肖伟,陈淑兰

 

详 细 内 容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今后党的工作中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其中,“农业转移人口”指代的就是“农民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而且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在我国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0%。地处珠三角地区腹地的中山,就是一个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输入地。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要求也比较高。因而,要想真正让“农业转移人口”变为享有平等社会权利的“城镇居民”,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的权益问题,也要关心他们的职业培训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这对社会稳定起到极其重大地作用。本文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这一群体的精神生活并进行了分析。
  一、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意义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理论研究中,对“精神生活”人们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管差异有多大,学者们都比较认同的就是:其一,精神生活的核心价值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本性的一种肯定,它关注人的发展,因此,注重人的心灵的净化、道德品行的锤炼、理想人格的完善都是精神生活的应有之义。其二,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表征着人的本质,使人区别于禽兽。其三,精神生活与人的精神需要紧密相关,精神需要的产生与满足是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原动力。可见,所谓精神生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现实的个人以其所拥有、选择、追求、创造的精神资源满足和超越自身精神需要的精神活动及其状态,它是人的发展的本质存在方式。精神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这一本质决定了人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高级的精神生活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目前,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第二代农民工更接近于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本领,心中过高的期望值与所面对的非正规就业市场,形成巨大落差,在城市中无法实现真正立足,但也不愿甚至没有能力退回到农村中务农,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边缘人”。一方面,外出的经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他们才发出了“死也要死在城市”的心声。但另一方面,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
  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总之,比起第一代民工,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无法规划自己的人生,走一步看一步、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如果长期不能迈过“边缘人”这道“门槛”,这一群体的心态累积到一定时期和规模时很有可能引发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更需要各部门携手建立“精神文化救济网络”的保障体系。
  二、新生代农民工娱乐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问题
  (一)业余时间少,文本消费高,与城市生活有较大差距,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发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74%,无事睡觉休息51%,读书看报36%,听音乐唱歌33%,逛街购物32%,上网24%。其他的还有业余学习,打牌,聊天,体育锻炼,听广播,旅游等。(根据人民网一份调查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一样基本上不需要什么大的消费支出,也能放松身心,可以说是节俭和实用的结合,而且主要是群体内部娱乐或仅仅是自我消磨时光。看电视、看报纸和听音乐等被动活动仍是这一群体消磨业余时间的最普遍选择,而被动活动在业余活动中占比重过大,不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业余生活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标志。
  和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贴补家用、改善生计,也是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好发展的契机。他们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一样省吃俭用,只知道挣钱往家里寄;他们也不再苛刻自己而把自己的消费限制在“必须消费上”。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以及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要求也比较高。从调查中可以明显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人的色彩。他们的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尽管比例不是很高并且往往注明只是“偶尔”。
  但就其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的利用仍不具备十分明显的城市生活方式特征。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大多是为城市居民准备和设置的,农民工由于业余时间少,城市中文化消费成本高,因而无法享用。像茶座、酒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游泳馆保龄球馆等健身场所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调查显示,64%的农民工对以上场所一个都没去过,只有19%的农民工去过KTV,11%的农民工去过茶座或酒吧,而只有4%的人去过保龄球馆。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富有朝气,重视生活过程,追求生活经历,追求刺激体验。他们更倾向于上网、听音乐、蹦迪、去酒吧、卡拉OK等新潮的娱乐方式。但这些过高的消费,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发社会矛盾。今年10月中山市法院就审理过一起新生代农民工抢劫游戏币的案件。3名年轻人因羡慕别人购买了上百元的游戏币,于是把羡慕变成了抢劫,抢完后也未逃离,继续在游戏厅投入的打游戏。
  (二)新生代的农民工,缺乏社会性人文关怀和正确的心理疏导,社会归属感、责任感不强,影响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的安全。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匮乏。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不太丰富”或“很单调”,其中有31%的人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很单调”,36%的觉得“不太丰富”,而只有4%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比较丰富。当问到“您对自己的业余生活有何感受?”时,有41%的人觉得自己的业余生活无事可做,很无聊,只有13%的人感觉还可以。
  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心理减压的方式,有28.6%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使用互联网(游戏、聊天)发泄”,20.6%选择“找老乡聊天”,17.5%选择“睡觉”,10.6%选择“憋在心里”,8.7%选择“喝酒”,仅1%选择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生活中如果遇到烦恼,新生代农民工一半以上的人选择“很少求助别人”、“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这些仅有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很容易让人做“傻事”。
  总的看来,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调查显示,85%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因此,这些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农民工,更加需要通过必要的精神文化活动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他们来释放身心、减轻压力。
  还有,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他们刚走出校门,仍处于“半成人”阶段,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由于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使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的困境,再加上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不足,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欠缺。
  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已婚者比例仅为18%,未婚者中感觉与异性交往比较方便的比例为29%,感觉一般和不方便的比例高达71%,“感情孤独”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惑。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引发的社会治安事件、婚恋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在增多,例如,富士康事件就是因为社会财富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处于被社会抛弃的边缘。工厂的压榨和社会的抛弃让他们觉得和一起代工的兄弟姐妹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甚至喜欢面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地方。害怕面对同事、面对家人,产生超乎寻常的社交障碍倾向。发短信、聊QQ成了最重要的交友方式,缺少知心朋友的他们经常感到莫名的空虚和无助,从而产生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如果不给与适当的人文关怀和正确的心理疏导,负面情绪很容易蔓延,严重影响我们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影响社会和谐,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
  (一)农民工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据调查,44%的人月工资在501——800元之间,排在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39.1% 的人月工资在801——1200元之间,13.1%的人高于1201元,只有3.8%的人低于500元。在这样的经济收入水平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消费的费用几乎所剩无几。
  在调查中,当问到:“您每季度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如买书、杂志或学习投资等)大约有多少?”时,70%的回答是0—50元,14%的回答是根本没有,而只有16%的人每月用于此方面的支出在50元以上。可以看出,农民工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是很少的,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在调查中,这些农民工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由于农民工普遍的低收入,报纸、书刊、杂志等的消费对于农民工来说仍是非必要性支出,除非是公司、企业免费提供,他们一般不会自己掏钱去购买。此外,农民工对于城市里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娱乐休闲场所,一般都会敬而远之。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相对滞后的现状。
  (二)企业管理滞后,农民工又受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以及活动场所、设施的限制。
  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必须首先建立在有自由充裕时间的基础上。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每天被上班和加班时间填满,尤其在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加班更为常见。与传统农民工不同的是,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为增加收入而加班,他们渴望更多闲暇时间。在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目前影响您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66%的人认为是时间;其次,有54%的人认为是资金,再次,有14%的人认为是设施和场所缺乏,而只有9%的人认为是兴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和精力。此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工厂里处于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们的劳作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因而在工余时间里,看电视,无事休息,听音乐唱歌,打手机游戏等舒缓型运动成为人们首选的休闲方式。
  此外,农民工还受到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的限制。居住地是进城农民工除劳动场所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居住的地点及其所在社区环境,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影响较大。进城农民工主要有居住用工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租赁农民房屋三种形式居住。同其他消费一样,进城农民工在住房方面的消费也是处于维持最低消费的状态,减少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大多数的农民工认为城市只是暂时的栖身地,这样农民工对于住房的要求主要是满足其休息和基本的日常生活的需要,对住处没有什么奢望。只想有个能挡风避雨、存放少量物件的地方就满足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有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以及娱乐休闲的场所等。如果企业和社区能提供便利实惠的日常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与此同时面向农民工的各类组织发展迟缓,致使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这就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社会原因。近几年,经常浏览到“富士康跳楼”“感情纠纷引发的凶杀案”“抢劫”等新闻,继而导致近两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上升。
  目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称,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保障该群体的各种权益,尤其是他们的极度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应提到采取切实措施的日程上来。
  我们应该从深入了解其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入手,着力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让他们心理上有归属感,思想上有方向感,行为上约束力,这样能更快地推进中山创建“三个适宜”城市,并对推动社会繁荣、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办 法

 

  四、对策与建议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而且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因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的权益问题,也要关心他们的职业培训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尤其是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成为确保社会稳定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 需要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尽可能的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政府各部门携手社会资源,对农民工精神文化追求方向进行正确引导
  一般而言,获取文化产品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市场购买,譬如去电影院、剧院消费;二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譬如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新生代农民工则处于二者的夹缝之中,一方面,他们由于收入微薄,无力承担相对高昂的文化消费,另一方面,他们缺乏户籍身份,也无法享受部分由政府提供的以户籍为衡量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以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方面,政府部门应作为第一推动力,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适当进行一些投入,真正重视农民工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1.政府还应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让文化设施向农民工开放,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2.为农民工“量身定制”文化服务。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开展送图书、演出、展览等系列公共文化配送;定期给新生代农民工发送定额的文化消费券,以优惠的价格为农民工观众放映优秀的文化作品,以高尚的娱乐引导和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3.司法机关还应定期派干警文艺宣传队,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表演宣传法律知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观念;
  4.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多举办一些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娱乐活动,让社会各界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5.打破以往简单政府“送文化”的做法,最好设立专项经费,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精神文化家园”。建议先由政府投资,建设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再通过文化部门播种文化的方式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艺术组织和农民工文艺骨干,扶持新生代农民工用工单位自办文艺表演团体,鼓励农民工自发组织打工者艺术团等组织,将文化的阳光洒播到更多农民工身上。(也让中山出个“凤凰传奇”“旭日阳刚”的草根组合)
  总之,各部门应当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生产生活的实际,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提供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纳入城市关心帮扶弱势群体工作范围,纳入覆盖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围,并通过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使新生代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家园观念”,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分享改革开发丰硕成果。
  (二)企业管理人性化,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让企业承担起改善农民工精神生活的义务。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和农民工是一种单纯雇用关系的心态。要把农民工当作企业的主人,更加关心关注农民工的生活、学习、思想、技能的提高,不能再把农民工和企业对立起来。只有农民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爱护,他们才会有积极性,企业才会有更快的发展。
  另外也要教育农民工,使其和企业融为一体。农民工也要关心企业发展、创新、产品质量和效益,企业发展了,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了,相应的农民工待遇才能得到改善。
  同时,企业要处理好企业效益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企业文化,进而提高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保值增值。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出台这方面的相对强硬的规定来制约企业,避免其只追求效益而忽视企业文化、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尽管在企业创立初期,将钱投向文化娱乐设施,势必要减少投向再生产的资本。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两者又会相互促进。员工们在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中,肯定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最为重要的是人性化的管理将促使员工和企业建立深厚的感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企业的效益与为农民工提供文化娱乐设施并非一对矛盾,一定意义上讲, 为农民工提供文化娱乐设施,进而改善农民工精神生活质量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因此,应该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督促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组织好农民工的科技培训与文化生活。解决农民工文化匮乏的问题,主要应该贯穿与日常工作之中,应该要求企业给农民工订阅一些报刊、配备一些电视,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企业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建立农民工夜校,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起来,通过行业性组织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建立夜校或俱乐部等。通过这些载体来加强农民工业余学习与娱乐活动。
  

 

答 复

 

陈仕清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注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的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农民工业余文化消费问题
  农民工收入低、时间少是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导致农民工文化消费能力不强,消费空间有限,我们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优良的公共文化活动阵地。目前,我市图书馆、博物馆(含美术馆、漫画馆、商业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文化馆、孙中山故居(含孙中山纪念馆)及各镇区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包括在节假日也照常对外开放,让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今年我们开展农村(社区)文化室高标准全覆盖工作,打造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也全部对农民工开放,方便他们就近参加文化活动。
  除了提供免费的公共设施之外,我们还开展送戏下乡、送艺术培训进厂企、送图书进工业区、送展览进基层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公益服务,深入各镇区、各企业等开展艺术辅导,开设公益性艺术培训班,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艺术培训,在工厂区开设图书馆外图书服务点,专门为农民工提供图书馆借阅服务,开展电影放映“2131工程”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工精神文化追求。
  二、关于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问题
  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法制文化宣传,为新生代农民工普及法制知识。市法制局在全市范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生代农民工法制宣传主题活动。去年法制局共上法制课207次,受教育人次54008人;举办咨询活动47次,咨询人次4053人;播放法制电影92次,媒体宣传27次,其他各类宣传活动332次,参加总人数232580人,共派发宣传资料440253份。市文化部门利用电影放映“2131工程”,积极参与和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如司法办、三产办、劳动和社会局、计生和安检局,通过政策宣传和流动电影放映相结合的形式,向农民工进行普及知识和法制宣传教育。
  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市人社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倡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我市加大宣传力度,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指导意见》为主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印制《指导意见》宣传小册子供企业、劳动者学习。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让利,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留住人、吸引人;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员工提升技能和积极创新;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实现企业盈利长期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薪酬与福利水平,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员工提供“吃、住、行、乐”等方面的便利,丰富员工的生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目前,大部分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改善用工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举措,加强了与员工沟通交流,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企业工作和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市文化部门将继续推进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全面免费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今年下半年,我们将配合省文化厅在全省举办“越唱越红”2013广东农民工歌唱大赛,通过海选、周赛、月赛、季赛等形式举办农民工歌唱大赛,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开展各项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的文化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广的愉悦身心、展示才华的舞台,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文化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法制部门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和工作中渴求法制知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愿望,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法制宣传“三进”活动。组织普法讲师团开展大规模送法进村(居)、进厂企、进家庭活动。深入全市各镇区、企业举办普法讲座、提供法律咨询、派发法律书籍和宣传资料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观念。
  (二)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普法宣传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各镇区人口密集的集市、公园、车站等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普法活动,通过法制展览、趣味普法、法律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宪法、刑法、合同法、计划生育法、信访条例等与新生代农民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开展法制电影、法制文艺下乡活动。每年安排100场左右的法制电影和20场以上的法制文艺下乡活动,对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和群众开展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实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日常法律知识。
  (四)利用各种普法平台对全体市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继续与中山电视台合办“法律天地”节目;每月在《中山日报》“法制园地”栏目刊登法制宣传内容;利用普法宣传车走街串户开展普法宣传;编辑出版《中山普法》报免费向市民派送;建立“中山市普法信息发布平台”,利用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丰富的用户资源,依托手机网络这一新的普法宣传阵地,向广大群众发送法制短信,开展普法宣传。
  市人社局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1、贯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加强薪资管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我市多次调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今年5月1日起我市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310元/月,市人社局加强宣传及贯彻执行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好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企业和职工都了解新最低工资标准,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执行最低工资保障的相关规定。
  2、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推广工作。市人社局联合市总工会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加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宣传及培训,规范协商规程,大力推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协商解决企业工资分配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劳资矛盾,引导企业与员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企业利益兼顾的薪资管理体系。
  (二)弘扬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
  积极引导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发动企业家、慈善机构等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投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文化建设,融入本土文化的活动平台,打造新老中山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文化空间。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中山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关心和支持。、
  专此函复。
    
 

   
    
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中山市建议提案在线 打印】【关闭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凝心聚力担使命 真抓实干谱新篇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医卫支部举行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交流会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民进实中支部为“高品质典范”学校建设支招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