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务动态 >> 正文
创先争优,建设“四有”参政党地方组织

2014-12-01  来源:民进中山市委会  【收藏本文】 浏览 2348
 
2014年11月民进中山市委会被评为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地方组织

 
 
创先争优,建设“四有”参政党地方组织
 
 
——民进中山市委会获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地方组织称号的工作回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党派进步性,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机制来保障。根据民进中央和省委会的要求,民进中山市委会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将创先争优作为中山民进组织建设的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任务,出台《民进中山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夯实基础。
 
  一、明德修身长精神,给创先争优活动注入新动力
 
  学习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修身是创先争优的不竭动力。这是中山民进普遍共识。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地方组织,中山民进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更需要明德修身长精神,和谐共进促发展。为此,以周信主委为班长的民进中山市第五届委员会于2011年8月果断启动了“明德修身、和谐共进”主题修身行动,首提建设“有思想品质、有道德品格、有文化品位、有雅化品相的参政党地方组织”的目标,赋予了学习型市委会更高要求的内涵。中山民进此举,得到了市有关部门认可,“明德修身、和谐共进”主题修身行动于2013年9月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市全民修身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市特色修身项目。这无疑给民进市委会即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与此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基层组织围绕目标与主题开展创先争优的战斗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会员明德修身作表率、双岗建功作示范的主观能动性。
  推进学思行三位一体,做出创先争优的榜样示范。市委会领导带领市委委员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贯彻民进中央严隽琪主席在粤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及民进广东省委陶凯元主委在地市级组织主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举办《正道沧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体会》专题讲座,由周信主委亲自授课,进一步将全体会员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统领起来。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创先争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瞄准“四有”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领导班子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一是实行会内工作通报制,每次市委委员会议均对市委委员分管工作执行情况通报,防止会务工作无人负责,避免重要工作有责不负。二是出台《民进中山市委会班子联系基层支部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委委员联系基层的内容和要求,加强对基层组织分片活动的指导。市委会主要领导做出榜样,先后走访了特殊教育学校、市第一中学、中山纪念中学、石岐中心小学和杨仙逸中学等会员所在单位,并与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参加了在职支部的三个分片学习活动。三是制定《民进中山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出台《中山民进基层组织及会员“创先争优奖”申评办法》,对市委委员增加特别申评项目,发挥委员创先争优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定期走访参政议政咨询专家,从政治上、工作上、思想上认真地向中共学习,向专家学习。五是借助中央、省、市的力量,近年来共组织700多人次(骨干会员)参与各种学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
  宣扬优良传统和特色优势,增强创先争优的自信心。一是举办中山民进成立三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座谈会和历史回顾展),将民进优良传统教育引向纵深,保持与中共中山市委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二是启动修志工作,发动会员参与民进中央开展“民进70年情缘:岁月钩沉”主题征稿活动,参与《中山民进志》编纂工作,加强对会史的抢救、保护、整理,通过老一辈领导、会员撰文和口述,缅怀会史,让以党为师、立会为公的中山民进光荣历程和优良传统得到了言传身教,让参政为民、服务为本的中山民进创先争优理念得到了传承发扬。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会刊、修身简报等宣传阵地,报道市委会领导对创先争优工作的指示讲话和基层组织活动情况,打造多层次的学习分享平台,彼此启发,共同进步。
  推动理论研究与修身行动并驾齐驱,构建创先争优的新平台。市委会通过扩充工作队伍、完善激励机制、明确研究目标等措施,将理论研究与修身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入纵深。一是派送两名副主委先后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第一期民进市、县级组织主委培训班”和民进广东省委举办的 “广东民进代表人士培训班”,增进“承先启后,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的责任共识,提高政治素养;二是补强研究工作力量,吸收7名骨干会员加入理论研究队伍,提拔张瑞京、赖红武为副会长;三是完善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激发会员对理论研究工作的热情;四是考量研究工作方向,将读经修身和参政理论两大研究问题题目具体化并同步推进。五是营造全会学研氛围,派送全体会员《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人手一本),号召会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提高学研水平。六是策划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既有同读《论语》心得的交流会,又有“修身——讲身边的故事”的分片主题活动,既有支部自发式的修身学堂,又有支部联合式的修身讲坛会,既有沙龙式的理论研讨会,又有论文讲座式的分片主题活动。
 
  二、优化组织强队伍,给创先争优活动注入新血液
 
  创先争优,人才是关键。只有坚持以德聚才、以优选才、举贤荐才,以参政党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中山民进才能始终保持创先争优的持久活力。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市委会采取三项措施,优化组织结构,强化队伍建设,为创先争优活动造血。
  一是优化会员结构,把好人才入门关。根据民进广东省委陶凯元主委在地市级组织主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会迅速调整分工,由主委亲自抓组织工作,并已多次走访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物色作风过硬、业绩优秀的发展对象,并考察会员工作表现,做好增补市委委员遴选工作。
  二是以德聚才、以优选才,把好人才储备关。市委会以政治立场和个人品德为第一标准,审议通过了《2014年民进中山市委会后备人才库人员调整方案》。后备干部人才库从原有29人调整补充至61人,扩容超过1倍。新增入库的32名会员,个个都是创先争优的佼佼者,人人表现出既勤于学习又善于思考,既勤于实践又善于创新,既勤于服务又乐于奉献,因此他们以优取胜,成功被选中入库。这次扩容不但没有降低标准,而且中老青结合结构更趋合理,是适应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实行任期制新形势下作出的重要规划。
  三是举贤荐才,把好人才出口关。市委会把举荐优秀骨干会员作为人才储备和使用的长期任务来抓。在会内人才培养上,争取市委统战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为骨干会员增加社会工作阅历经验、完善综合知识结构而创造机会。2014年2月至4月,陈玉琼、胡子冠、杨国明、陈金娥、张东辉、杨振环、李治华、吴晓志、胡汉超、陈彦彦、詹俊巧11位会员,相应地被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组织部、国资委、水务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育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等单位聘任为新一届特约人员。
 
  三、提高能力促实效,给创先争优活动注入强保障
 
  民主管理能力和内部监督能力的强弱对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创先争优营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市委会非常重视这两种能力的提升,视之为领导班子建设乃至整个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提出了“两坚持”、“两建立”。即坚持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决策机制;坚持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会内监督机制。
  一是会务重大事务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抓好联系基层组织制度、意见征询制度、基层民意直通制度、家访会员制度、会内问责制,让民主管理更好服务自身建设。特别是首试会内问责制,对市委委员分管工作执行情况通报。试行效果表明,市委委员的执行力在不断提升,会员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是实施会务财务两公开,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保障会员对会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一是通过会议、网站、会员互动平台、刊物,及时对会务情况向会员公开。如对市委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活动安排,市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及工作要求,参政议政的建议提案情况,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会员互助基金捐款统计及慰问开支情况,以及基层支部的组织建设、会员的组织发展、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等事项,进行情况通报和会务公开。二是定期向监委会“晒账本”,向监督委员发送会务公开的全部资料,全年开放“账本”查阅,让监督委员对市委会的议事决策、人事安排、经费使用等情况“看得懂、读得明、摸得清”。这些举措得到了中共中山市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
 
  四、履职实干出成效,给创先争优活动注入实内容
 
  创先争优,对于参政党来说,关键在于是否履职有为。近年来,中山民进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工作均呈上升态势,履职成绩显著。
  ——参政议政落到关键处
  近七年来,中山民进参政议政工作确有亮点,年年有重点提案,2008年统筹高中、2009年五桂山生态保护与发展、2010年在校师生应急能力建设、2011年全域城市化、2012年中考改革、2013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建设,及2014年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等均为重点提案,又如在2014年市“两会”上,市委会提案《关于改革我市初中毕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制度的建议》(2012年度)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监管网络,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建议》(2013年度)被获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为延续参政议政工作的良好势头,市委会进一步完善课题形成机制,研究制定了《民进中山市委参政议政课题承办管理办法(试行)》,将课题承办改革与创先争优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打造更广阔的参政议政工作平台,首次精选并公开8个课题,为基层组织及广大会员构造了参政议政新平台。其中有1个养老方面的申领课题获得民进省委会立项,1个物流方面的申领课题成为市委会重点调研课题。
市委会在参与市的各种重要座谈会前做足准备。一是虚心求教,针对不同议题走访相关的参政议政咨询专家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集思广益,由参工委对咨询专家的意见进行消化、分析、论证,理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建议稿,提交市委会审定。如在2013年8月召开的中山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暑期座谈会上,周信主委代表民进市委会,提出了《解近忧谋远虑——转型升级要由经济到城市》的建议,引起市委重视。在2013年12月市长与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上,周信主委代表民进市委会提出了《正视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果断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建议,引起了市政府高度重视。
  为准备2014年暑期座谈会建言献策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市委会邀请经济、发改、规划领域的参政议政咨询专家为市委会领导班子上“参政议政指导课”,就如何推进中山转型升级、优化创新发展汲取会外智慧。在暑期座谈会,周信主委作了题为《深化高中阶段教育综合改革再造中山高中发展新优势》的建议,引起了市委高度重视。
  市委会加强对口联系,开拓专题协商。加强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对口联系,就双方关心的重大课题进行协商,开展联合调研。继2013年合作完成《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人才配置战略与机制研究》重点课题后,2014年新增《构建食品安全全民共治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合作课题,目前正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推进。
  ——社会服务主动求变
  市委会注重将社会服务从专题化转向集约化,从“量力而行”走向“主动求变”,突出社会公益性,继续开展帮扶阜沙中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服务,不断丰富“扶困助学”工作内涵,拓展“文化惠民”、“服务兴农”、“和谐服务进百家”三项工作,聚集会内外的资源和力量,提高社会服务的实效性。
  在文化惠民方面,发挥文化界会员的优势,2013年联合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沙溪镇人民政府在沙溪文化展览馆联合举办“荷情荷理——肖伟工笔画作品展”;联合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省书法家协会、市政协委员学堂、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余乃刚书法作品展”。两次展览均免费向群众开放,社会反应良好。
  在服务兴农方面,将社会服务工作调查转化成参政议政成果,助推科技支农服务升级。市委会向2013年政协会议提交《关于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提高我市绿色农业生产水平的建议》提案,引起了市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拟从目标制定、财政扶持、宣传培训、技术推广、流通经营等层面推动中山市绿色防控工作。联合民进省委社会服务工委、华农大总支助推中山现代农业发展。加强与市农业局沟通联系,协助民进省委社会服务工委签定在中山开展农业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并为中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等筹建项目提供规划参考意见和建议;协助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开展有关现代农业生产知识方面的专题培训授课2次,共培训农户、农场主240多人次;继续开展“鸭稻共育”推广项目,向南朗太丰水稻种植场等支农点赠送鸭苗,提供技术支持。市委会还经常走访该支农点,了解低产田改造的进展,协调市镇农业部门帮助解决问题。
  在和谐服务进百家方面,2014年5月启动了“中山民进爱心专家组和谐服务进百家”项目,首期活动以长者生命印记之珍爱口腔行为主题在我市东区夏洋社区成功举办,继后在不同社区开展了二期。本项目共分五期,将借助社区社工服务中心的联系平台,拟把保健咨询、青少年教育、艺术熏陶及其他群众需要的内容等服务进社区,开启中山民进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方式。市委会通过加强与社区居民、社工交流谈心,收集了社情民意,转化为参政议政课题或信息,并将不定期地举行“回头看”小结,检视成效,改进社会服务方式。
 
  上述工作成果的获得,既是中山民进集体智慧的贡献,又是中山民进履职实干的结果,更是中山民进创先争优的内容。
 
  由于中山民进创先争优活动属于经常性的,而非一次性的,与民进中央、省委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民进中山市委会将认真总结自身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并学习借鉴其他地级市组织的先进经验,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融合“明德修身  和谐共进”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将创先争优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思想上的共振和行动上的跨越,让创先争优成为广大会员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山民进事业的长久支撑。
 
民进市委会办公室 打印】【关闭

 

【主题教育进行时】民进纪中、仙中、开发区三个支部联学联动
【主题教育进行时】民进纪中、仙中、开发区三个支部联学联动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山民进基层组织第二分片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本网站于2011年1月16日正式开通
Copyright 2010 www.gdzs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0233946号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2517号 本站点击量